歸屬感,圈子來搭建
在圈子中找尋歸屬感,其實就像補鈣一樣,每個人都不可或缺。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歸屬和愛的需要”是人最重要的心理需要,只有滿足了這一需要,人們才有可能“自我實現(xiàn)”。學會在圈子中尋找意義和溫暖,可以讓我們收獲許多熱鬧讓人生充實和得到成功感自豪感,樂觀而上進。
說到“歸屬感”一詞,我們其實經(jīng)??梢詮碾娨暽稀蠹埳峡吹筋愃频膱蟮溃洪L期在外的建設者們背井離鄉(xiāng),找不到歸屬感;文化難覓歸屬感,海外華人難遺深深鄉(xiāng)愁;光棍節(jié)受追捧,專家稱年輕人尋找群體歸屬感······
“歸屬感”這個詞語,起來越多地見諸于報紙媒體上,在百度百科中,“歸屬感”有以下的含義:一是指個人自覺被別人或被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二是佛洛姆氏理論中的術語,意指心理上的安全感與落實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歸屬和愛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滿足了這一需要,人們才有可能“自我實現(xiàn)”。
古時候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大戶人家的少年,長到十七八歲了,家長便要尋摸著給孩子成個家。家長們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認為,有了家,少年的心便會安定了;或是開始反叛的心,有了個女人說說體已話,彼此照料,便不再生些年少輕狂的念頭。古人云“先成家再立業(yè)”,有了個可靠的大后方,有了些支持,就會萌生創(chuàng)業(yè)的斗志??v使一貧如洗,為了家,為了這份歸屬感,依舊義不容辭。有歸屬感的人一般都是有責任感的,責任感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產(chǎn)生對某些東西的依賴感。這份依賴是不會輕易被破壞的。
圈子的歸屬感第一個關鍵是來自他人的認同。世界上最痛苦的人絕不是生活在底層的人,恰恰是那些找不到歸屬感的近義詞有認同感、安全感、反義詞有沖突感。從內(nèi)在環(huán)境講,家是最讓人有歸屬感的,若在每個圈子中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那是最好不過,怕的就是在一個群體中顯得自己形單影弧。通俗一點講,即每個人都需要在一個圈子里被接受、被認同、被了解,就跟回家一樣逍遙自在。
時代雖然不同,但人心對于“這份回家的向往”都是恒古不變的。人最初的安全模式是在母胎中造就和定形的,一旦出了母體,潛意識里還在尋求最初、最原始的安全生活中的“夢境”。每個人潛意識里都在尋求一種安穩(wěn)、安心的感受,這種恍若回家的心理需求是人生存的根本?!墩匀ψ訉α恕?/span>
人人都會孤獨。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進入一個陌生環(huán)境的年輕人,跟別人找不到共同語言的新生,都會因為“回不了家”,融入不了一個圈子而寂寞惆悵。在繁忙隔離的都市,因為相互防備而警戒的心理,人與人之間的圈子更是有著涇渭分明的界限。最近常聽到一個詞叫“世紀末孤獨癥”,雖然世界越來越小,人越來越多,也更密集的群居,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越來越遠了。最害怕一個人待在房間里,感覺自己無依無靠,無處著陸。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缺乏歸屬感可能會增加一個人患抑郁癥的危險以及一系列的綜合癥。研究人員給31名嚴重抑郁患者和379個社區(qū)學院的學生寄出問卷,問卷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心理上的歸屬感、個人的社會關系網(wǎng)和社會活動范圍、沖突感、寂寞感等問題上。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歸屬感是一個人對抗抑郁癥的最好預測濟。歸屬感是一個人陷入抑郁的關鍵因素。
心理學家現(xiàn)在普遍認為,缺乏歸屬感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責任感不強;社交圈子狹窄,朋友不多;自卑;業(yè)余生活單調(diào),缺乏興趣愛好?;蛟S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一段時期,覺得自己很寂寞、很無助,已故歌手阿桑的一句歌詞,“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但是,一旦走出狹隘而自閉的圈子,才發(fā)現(xiàn)外面的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事物,才發(fā)覺之前的陰暗與消沉不過是“閑則生事”的自怨自艾。
人是需要一個圈子的。正因為每個人都害怕孤獨和寂寞,就更加希望自己可以歸屬于某一個或多個群體,如有家庭,工作單位,希望加入某個協(xié)會、俱樂部、某個團體,這樣可以從中得到溫暖,獲得幫助和愛,從而消除或減少孤獨和寂寞感,獲得安全感和成功感。
圈子歸屬感的第二個關鍵是對一件事物的認同,大家都覺得好玩,例如戶外極限運動聯(lián)盟、登山俱樂部,井巷礦建俱樂部等,這種圈子的歸屬感一般來源于對某種生活或工作價值的堅定維護。
有一位“培訓班狂”朋友,原本是一位比較內(nèi)向的女士,是“在家都不怎么開口的人”。但是在白總的介紹下加入小動物保護學會,一下子多了很多事,她忙碌了些,也快樂了些,周圍的朋友也一下子多了起來。她是找到了一個圈子,讓她有了歸屬感,使她融入這個氛圍里,快樂地交流著。那些平時不可能認識的不同的地域和背景的人,一下子聚到一起,開始僅是為著那些可愛而要幫助的動物而來。有了這個向心力,彼此之間也發(fā)射一種磁力,相互吸引著。向心的力和橫向交錯的力橡網(wǎng)一樣把這個圈子罩住了,大家在里面都很溫暖自豪。
確實如此,只有在一個圈子中,成員可以與別人保持聯(lián)系,獲得友情與支持:成員間在發(fā)生相互作用時,其行為表現(xiàn)是協(xié)調(diào)的,同一個群體的成員在一致對外時,不會發(fā)生矛盾和摩擦,彼此都體會到大家同屬于一個群體,特別是當群體受到攻擊或取得榮譽的時候,群體成員表現(xiàn)得更加團結。
保護小動物可以成為一個圈子,琴棋書畫可以成為一個圈子,談經(jīng)論道可以成為一個圈子,戶外旅游可以成為一個圈子,吃喝玩樂也可以成為一個圈子林林總總,舉不勝舉??梢哉f,形形色色的圈子,是另外一種歸屬。不管什么樣的事情,只要是集體性的活動,幾乎都能夠呼朋喚友?;蚴钦癖垡缓?,應者云集,浩浩蕩蕩地尋樂去;或是三五成群,散在酒吧茶座的角落里私聊。不管什么樣的活動,有伴總是快樂的。
我們都可以找到很多這樣溫暖的圈子的。人是個多面體,各個方面都可以找到知己。學會在圈子中尋找意義和溫暖,可以讓我們收獲許多熱鬧和美好,得到認可和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