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帶底盤中的石頭未被及時鏟除:挖掘機在施工時,會有泥土或碎石滾入履帶內,并隨履帶轉動而被擠壓在引導輪、驅動輪和履帶之間,會使履帶被拉長。當履帶里的擠壓力超越鏈軌的接受力,鏈軌就會開裂。此時,若駕駛員不是松開履帶的張緊油缸而是強迫履帶,履帶簡單開裂,同時會加速履帶與四輪引導輪、支重輪、托鏈輪、驅動輪的磨損。
行走道路選擇不妥:土石方工程的施工道路與現場都是凹凸不平的,駕駛員在移動挖掘機時若未選擇較好的行走路線,當履帶壓在路面上的凸出部分時,履帶某一點接受機器的分量;嚴重違背安全操作規(guī)程,常常行走超越30度斜度的道路,當機器爬不上去時,選用將鏟斗插入土內、靠斗桿臂油缸的伸縮力作助力的辦法爬坡。上述做法均簡單使履帶損壞和拉傷。
關于履帶底盤的工程機械,特別是用于濕地的形體較大的浮箱履帶底盤的設備,其發(fā)動機功率往往取決于設備的轉向能力,因此深入研討履帶底盤的轉向機理對研發(fā)履帶底盤的車輛以及相關設備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電液比例閥應用于履帶底盤行走馬達的操控,履帶底盤的轉彎方式也不再局限類似于轉向離合器(機械傳動)操控的單邊動力輸出和液壓馬達反向驅動的原地轉向兩種轉向方式,而是能夠實現恣意轉彎半徑的轉向.電液比例閥的效果類似于汽車的差速器,與差速器比較,它不僅能同向差速而且還能反向差速.履帶底盤新的轉向方式的出現促使人們對相應的行進理論進行探索是天經地義的.經研討得到如下定論:影響轉向的因素首要取決于履帶與地面的觸摸長度以及2條履帶之間的跨距,履帶與地面之間的觸摸長度越長越不利于轉向;履帶之間的跨距越大越有利于轉向。事實上在外界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采用不同的轉向方式將對應不同的轉向阻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