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參數(shù) | |||
---|---|---|---|
品牌 | 可貝可 | ||
重量 | 1.3kg | ||
適用范圍 | 橋梁工程預應力 | ||
產地 | 永年 | ||
顏色 | 本色 | ||
產品特性 | 螺旋筋 | ||
旋向 | 左旋 | ||
形狀 | 圓柱 | ||
彈簧外徑 | 11cm | ||
彈簧內徑 | 10cm | ||
自由高度 | 55cm | ||
是否標準件 | 非標準件 | ||
標準編號 | 非標 | ||
鋼絲直徑 | 11cm | ||
節(jié)距 | 4.5cm | ||
壓縮強度極限 | 100N/S | ||
負荷 | 100MPa | ||
壓緊高度 | 4cm | ||
可售賣地 | 全國 | ||
用途 | 多種用途 | ||
材質 | Q235 | ||
類型 | 錨具 | ||
型號 | 10*110*45*5 |
螺旋筋155-0307-8751預應力彈簧
一種錨具。適用于工程建設過程中,混凝土預應力張拉用的錨具。一般在橋梁施工中經常用到,預先安裝好定位,然后澆筑混凝土,埋在混凝土的兩端,也就是波紋管的兩個端頭,是為了張拉時千斤頂?shù)姆€(wěn)定作用而設置的端面。
混凝土上所用的性錨固裝置。錨具可分為兩類:
(a)張拉端錨具:安裝在預應力筋端部且可以張錨具也稱之為預應力錨具,所謂錨具,是在后張法結構或構件中,為保持預應力筋的拉力并將其傳遞到混拉的錨具;
(b)固定端錨具:安裝在預應力筋端部,通常埋入混凝土中且不用以張拉的錨具。預應力筋用錨具的標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GB/T 14370-2015)。
應用于公路橋梁、鐵路橋梁、城市立交、城市輕軌、高層建筑、水利水電大壩、港口碼頭、巖體護坡錨固、基礎加固、隧道礦頂錨頂、預應力網架、地鐵、大型樓堂館所、倉庫廠房、塔式建筑、重物提升、滑膜間歇推進、橋隧頂推、大型容器及船舶、軌枕、更換橋梁支座、橋梁及建筑物加固、鋼筋工程、防磁及防腐工程(纖維錨具)、碳纖維加固、先張梁場施工、體外預應力工程、斜拉索、懸索等項目工程中。
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錨具規(guī)格有:
(a)M15-N錨具。M代表錨具(錨具漢語拼音個字母);15代表鋼絞線的規(guī)格為15.24的鋼絞線,(我國一般普遍使用的鋼絞線強度為1860MPa級的15.24鋼絞線);-N是指所要穿載的鋼絞線根數(shù)。
(b)M13-N錨具。M代表錨具(錨具漢語拼音個字母);13代表鋼絞線的規(guī)格為12.78的鋼絞線,(國外一般普遍使用的鋼絞線強度為1860MPa級的13.78鋼絞線);-N是指所要穿載的鋼絞線根數(shù)
錨具的常見體系分類:
(1)圓柱體常規(guī)錨具。規(guī)格型號表示為:M15-N或M13-N;此錨具具有良好的錨固性能和放張自錨性能。張拉一般采用穿心式千斤頂;
(2)長方體扁錨。規(guī)格型號表示為:BM15-N或BM13-N(B,扁錨漢語拼音個字母,代表扁形錨具的意思);扁型錨具主要用于橋面橫向預應力、空心板、低高度箱梁,使應力分布更加均勻合理,進一步減薄結構厚度。
(3)握裹式錨具。(固定端錨具)規(guī)格型號表示為:M15P-N或M13P-N;適用于構件端布設計應力大或端部空間受到限制的情況,它使用擠壓機將擠壓套壓結在鋼絞線上的一種握裹式錨具,它預埋在混凝土內,按需要排布,混凝土凝固到設計強度后,在進行張拉。
后張法【post-tensioning b】指的是先澆筑水泥混凝土,待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后再張拉預應力鋼材以形成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施工方法。
先制作構件,并在構件體內按預應力筋的位置留出相應的孔道,待構件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規(guī)定的強度(一般不低于設計強度標準值的75)后,在預留孔道中穿入預應力筋進行張拉,并利用錨具把張拉后的預應力筋錨固在構件的端部,依靠構件端部的錨具將預應力筋的預張拉力傳給混凝土,使其產生預壓應力;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漿,使預應力筋與混凝土構件形成整體。
先澆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75以上,再張拉鋼筋(鋼筋束).其主要張拉程序為:埋管制孔→澆混凝土→抽管→養(yǎng)護穿筋張拉→錨固→灌漿(防止鋼筋生銹).其傳力途徑是依靠錨具阻止鋼筋的彈性回彈,使截面混凝土獲得預壓應力,這種做法使鋼筋與混凝土結為整體,稱為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
其主要張拉程序為預應力鋼筋沿全長外表涂刷瀝青等潤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紙或套管(預應力鋼筋與混凝土不建立粘結力)→澆混凝土養(yǎng)護→張拉鋼筋→錨固.
施工時跟普通混凝土一樣,將鋼筋放入設計位置可以直接澆混凝土,不必預留孔洞,穿筋,灌漿,簡化施工程序,由于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有效預壓應力增大,降低造價,適用于跨度大的曲線配筋的梁體。
彈簧只是個蓄能器,它有儲存能量的功能,但不能慢慢地把能量釋?放出來,要實現(xiàn)慢慢釋放這一功能應該靠"彈簧 大傳動比機構"實現(xiàn),常見于機械表。彈簧很早很早之前就有應用了,古代的弓和弩就是兩種廣義上的彈簧。彈簧的發(fā)明家嚴格意義上應該是英國科學家胡克(RobertHooke),雖然那時螺旋壓縮彈簧已經出現(xiàn)并使用,但胡克提出了"胡克定律"--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的力的大小成正比,正是根據(jù)這一原理,1776年,使用螺旋壓縮彈簧的彈簧秤問世。不久,根據(jù)這一原理制作的鐘表使用的彈簧也被胡克本人發(fā)明出來。而符合"胡克定律"的彈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彈簧。碟形彈簧是法國人貝勒維爾發(fā)明的,是用金屬板料或鍛壓坯料而成的截錐形截面的墊圈式彈簧。在近代工業(yè)出現(xiàn)之后,除了碟形彈簧之外還出現(xiàn)了氣彈簧、橡膠彈簧、渦卷彈簧、模具彈簧、不銹鋼彈簧、空氣彈簧、記憶合金彈簧等彈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