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是迄今地球上最古老也是繁盛的動物類群, 千百年來, 人類與昆蟲歷經(jīng)無數(shù)的 “恩 恩怨怨”與“愛恨情仇” ,昆蟲文化就借此生發(fā)并滲透到語言、藝術(shù)、神話、宗教等各個層 面。我國昆蟲文化源遠流長,蟲旁之字達三百多個,以蟲旁字為姓者四十多個,以蟲為地名 者二百多個,昆蟲詩歌一萬多篇,與昆蟲有關(guān)的民間節(jié)日一百多個 …… 蟬、蝶、蠶、蟋蟀、 蜜蜂等經(jīng)典昆蟲意象早己超越了原本的生物學含義, 成為民族歷史記憶、 意識與文化的載體。
昆蟲作為時令象征由來己久,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中就有“驚蟄”春雷驚醒冬眠的蟲子,意味著大地回春。古往今來,經(jīng)典昆蟲文化不僅寄托了人們深切的感動與感知,并且蘊含深刻的科學道理。譬如“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唐·劉方平
《月夜》),蟲聲緊促透過綠色窗紗,報告春天來臨;夏天是屬于蟬的,所“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朱熹《南安道中》);而蟋蟀的鳴叫總能激起中國文人的悲秋情緒,象形漢字“秋”就來自“蟋蟀”的變形。“輪將秋動蟲先覺,換得更深鳥更催”。從科學意義上:昆蟲是變溫動物,對氣候變化有著天然敏銳的感知??茖W家通過建立一個公共監(jiān)控系統(tǒng)、跟蹤昆蟲生活史來研究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研究評估溫室效應對生系統(tǒng)的影響。最新的研究己經(jīng)發(fā)現(xiàn),全球氣候變暖對昆蟲有著深遠的影響,熱帶昆蟲而不是北極熊,可能是全球氣候變暖而滅絕的第一批物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