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順隔熱防潮保溫被《規(guī)格全》
大棚內(nèi)的增溫措施
1.棚內(nèi)挖回壟溝。
在種植時,如果我們采用棚內(nèi)挖回壟溝的方法,可以提高大棚內(nèi)的地溫和氣溫。
主要的操作步驟就是沿定植行,在離作物根莖30-35厘米處,挖一個深45厘米、寬50厘米的溝,溝底鋪上5厘米左右稻殼或麥糠,離溝側(cè)壁5厘米的地方,每隔50厘米打1個木樁固定,木樁與側(cè)壁間用玉米秸塞滿。
溝頂用長60-70厘米,直徑是10厘米的成捆玉米秸鋪蓋,溝上培土,除了留出作業(yè)道外,其余地面覆上地膜,整個大棚形成首尾相通的“S”形溝,在地勢稍高的地方設開口,及時打開或關閉,以方便控制地溫。
2.后墻和側(cè)墻涂黑,或掛膜。
我們采用后墻和側(cè)墻涂黑,或者掛膜,就能夠增強墻體吸熱能力或者增強棚內(nèi)光照,就可以提高栽培床的光照強度。
在晚上的時候,墻體所貯熱能,就會緩慢釋放在室內(nèi),能保持后半夜棚內(nèi)還有較高的溫度,就能防止株苗凍害的發(fā)生。
3.更換架膜材料。
用鐵絲代替竹竿、竹片來架撐農(nóng)膜,用塑料繩代替竹竿作為攀緣物,能有效減輕遮光度,可以讓棚室的光照強度增加10%以上,棚室溫度提高1-2度,作物的光合效率得到明顯改善。
4.“兩壟三膜”全膜覆蓋。
這個全膜覆蓋的核心技術是,改普通單壟雙行栽培,變?yōu)殡p壟單行栽培,行距隨不同栽培作物調(diào)整,把窄行做寬,在窄行之間做成淺溝,溝上再用一幅膜,架設在地膜上成為小拱棚,地膜的邊緣門,壓在兩行苗的一側(cè),在兩行苗的另一側(cè)分別覆兩幅地膜,形成“兩壟三膜”全膜覆蓋。
用這種方法提高地溫的效果比較明顯,就能夠通過有效提高地溫來提高棚溫。
5.大棚內(nèi)套小棚。
這是冬季苗木管理的主要增溫、保溫措施。
小棚用竹片和增強膜就行了。我們在深冬季節(jié),覆蓋雙層小棚膜,因為小棚內(nèi)溫度,一般要比大棚高2.5-3度,有利于增溫保暖。
6.大棚作物全都起壟栽培。
大棚內(nèi)高壟的話,表面積大,白天接受光照比較多,從空氣中吸收的熱量也多,因而升溫快。
壟不要過高、過寬,一般達到高15-20厘米、寬30厘米左右就比較好了。
7.覆蓋地膜。
覆蓋地膜,可以讓大棚內(nèi)10厘米處地溫,平均提高2-3度,地面氣溫提高1度左右。
同時,由于地膜不透氣,可以水分蒸發(fā),減少澆水次數(shù),也能達到間接提高地溫的目的。
8.破除地面裂縫。
冬季蔬菜大棚地面容易板結(jié),因為白天熱氣進入耕作層受到限制,土壤貯熱能比較少,加上板結(jié)土壤的裂縫,又大又深,團粒結(jié)構也差,大棚內(nèi)前半夜容易失熱,后半夜氣溫低,容易造成凍害。
我們可以在大棚通風的時候,進行淺耕,能夠破除地面的裂縫,這樣,既可以控制地面水分蒸騰,帶走的熱能,還可以保溫、防寒、保苗。
9.合理密植。
棚室內(nèi)定植密度一定不要過于密集,要保證有利于通風透氣,降低空氣濕度。
10.行間覆蓋釀熱物。
釀熱物:發(fā)酵時能產(chǎn)生熱的有機物,如牛馬糞、稻草、麥秸、玉米秸、草葉等。
如果我們在溫室大棚內(nèi)采用,作物行間覆蓋5-8厘米厚作物秸稈、麥糠、草葉、鋸末、碎柴草等,不但可以白天蓄熱,夜晚放熱,有效提高棚溫,而且還可以減少地面水分蒸發(fā),降低空氣濕度,能使地溫升高2-3度,可減少澆水1-2次,降低溫室病害發(fā)生。
11.撒施草木灰。
我們在棚室地面上,定期撒施干草木灰,既可有效蔬菜立枯病等病害的發(fā)生,又起到了施肥、控濕、增溫保墑的作用。
大量試驗證明:冬季在棚內(nèi)撒施草木灰3次,每次間隔10-15天,撒施厚度2-3厘米,可以讓地表溫度提高2-3度,作物增產(chǎn)8%左右。
12.合理澆水。
澆水是導致棚室內(nèi)濕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澆水的次數(shù)和每次的澆水量,需要根據(jù)天氣、土壤狀況、蔬菜種類、生長期及生長勢而定,一般應澆小水或隔溝輪澆,一定不要大水漫灌。
果菜類蔬菜的定植水、緩苗水要澆透,在結(jié)果期要供水充足,其他時期一般不需要澆水。
在棚室內(nèi)溫度較低,特別是不能放風通氣時,應盡量控制澆水。一般可在晴天上午10~12時澆水,并配合通風排濕。
有條件時,可以在地膜下進行溝灌或滴灌,就能夠減少灌水量、蒸發(fā)量。
13.改變用法。
病蟲害的藥,要選用粉劑、煙熏劑農(nóng)藥。這類農(nóng)藥既有效避免了,因噴施水劑農(nóng)藥增加棚內(nèi)濕度、引起降溫的缺陷,又簡便易行、藥效持久,而且病蟲害的效果良好。
建議晴天噴藥時,在下午三點左右進行,盡量在天黑以前噴完,保證藥液完全吸收。
14.適當?shù)脑黾优飪?nèi)的煙霧。
我們將燒柴禾點燃,悶出煙來,釋放二氧化碳增加其濃度,加強了大氣逆輻射,起保溫作用。另外在棚內(nèi)設置煤爐,或燃燒增溫塊等,也可有效增加棚內(nèi)的溫度。
15.設立臨時加溫措施。
當發(fā)生寒流、霜凍,以及陰天無光照的不良天氣時,我們可以在棚內(nèi)臨時設置2-3個,功率是1600-2500瓦的暖風機,暖風機出口方向,不要直接對著植物。
為了避免棚內(nèi)濕度過大,引發(fā)漏電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采用浴室暖風機。我們也可以在溫室大棚內(nèi)安裝電燈,在陰天的早晚,給蔬菜補光3-4小時。
16.升溫降濕。
棚室內(nèi)氣溫每升高1度,空氣中的相對濕度下降3%~5%。采用升溫降濕方法,既可以滿足蔬菜對溫度的需要,又可以降低空氣的相對濕度。
當植株度過幼苗期,抵抗力稍強時,澆水閉棚時,升溫達30度左右,持續(xù)1小時,再通風排濕。3~4小時后棚溫低于25度時可重復一次。
17.棚中利用“三沼”。
我們所說的“三沼”,就是沼氣、沼液、沼渣。
溫室大棚一側(cè)增設地下沼氣池,在棚內(nèi)架設沼氣燈20盞(一般是每3米架1盞)。當外界氣溫在零下20度以下時,夜間點燃沼氣燈,棚內(nèi)溫度可增加1-2度。另外沼渣、沼液還可增加土壤肥力,促進植物生長。
總的來說,我們整理的24中冬季大棚增溫的方式中,常見的就是加厚棉簾、設置防寒溝、掛膜、保溫被上覆蓋防雨膜等。
而近幾年也逐漸流行起來了使用增溫塊,但是由于價格比較貴,相信大多數(shù)種植戶,也不會在整個冬天進行施用,所以還是需要大家多了解一些大棚的增溫設施,方便大家能夠有多方面的選擇!
隨著農(nóng)業(yè)不斷地發(fā)展,大棚保溫被也成為了大棚的“保護傘”被越來越多的使用,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大棚保溫被日常使用中的維護。
1.大棚保溫被在運輸過程中輕搬輕放,嚴禁撕裂、刺破、磨損,如遇破損及時修補,避免損壞面擴大。
2.第二年大棚保溫被不用時選擇晴燥后保存在后墻上或運回家用防水膜密封保存,嚴禁日曬雨淋。
3.若遇大棚塑料膜被破損,遇強冷天氣可能使保溫杯與防水膜凍結(jié),此時應讓太陽照射一段時間,至冰塊水化后在卷起。
4.如果大棚保溫被被雨水侵濕,(防雨型大棚保溫被例外)應在次日被卷起前讓陽光照射一段時間,基本干燥后再卷起。
5.大棚保溫被覆蓋后應在上面覆蓋防水膜,下雪后應及時清理積雪,然后再卷起。若遇下霜或霜霧時,讓太陽照射一段時間后在卷起。
富順隔熱防潮保溫被《規(guī)格全》
很多大棚保溫被用戶對于夏季如何安全的存儲大棚保溫被有很多疑問,今天我們講講,希望可以給您帶來幫助。
大棚保溫被在運輸途中要輕搬輕放,嚴禁磨損、撕裂、刺破。大棚保溫被覆蓋后,應在上面覆蓋黑防水塑料膜,防止雨、雪、霜浸濕保溫被,雪后應清理干凈積雪再卷起。
如果大棚保溫被浸濕,應在次日卷起前先卷起黑防水塑料膜,讓陽光曬過,基本干燥后,再卷起如遇到連續(xù)陰天則應基本風干后再卷起。大棚保溫被嚴禁刺傷、割傷、火燒等手段人為破壞保溫被。
若遇霜降卷起前,應讓太陽照一段時間,或大棚塑料膜破損,棚內(nèi)濕氣浸濕保溫被,遇強冷空氣可能使保溫被與黑防水塑料膜凍結(jié),這時急于卷起易損壞保溫被,所以應讓太陽照一段時間化開后再卷起。
大棚保溫被卷到棚頂后,應用黑防水塑料膜覆蓋,防止陽光照射或雨、雪浸濕,以利于延長使用壽命和保溫。
大棚保溫被要做表面防腐處理,這樣可以提高效率,表面的凹凸點還能使光線更均勻的照射到植物表面,可以更準確地模擬太陽光線的效果,能夠很好的促進農(nóng)作物進行過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