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的確很重要!
人體是由25%的干物質(溶質)和75%的水(溶劑)構成的。
今天的科學認為,人體是裝滿了各種不同性質的固體物質,水只不過是無足輕重的“填充材料”和運輸工具。而且,只有溶質(也就是溶于血液的物質,或血液攜帶的物質和血液中的血清)才能調節(jié)人體的各種活動,調節(jié)人體對水分(溶劑)的吸納。這樣的錯誤認識使得醫(yī)學研究時全都盯著一個方向:找到致病的“特殊”物質、先用化驗來查找病因,再尋找化學品中和或改變這些“溶質”。須知,除了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外,所有治療方法都是為了減輕患者的癥狀,都是治標不治本。
有關人體的科學新理念和新思維能使普通人成為自己的醫(yī)生。溶劑,即水,有調節(jié)體內功能的作用,還能調節(jié)溶解于其中的溶質(固體物質)。人體內的水代謝一旦紊亂(溶劑紊亂),就會發(fā)出各種信號,表明“系統(tǒng)”功能出了問題,水的供給與分配出了問題。
水是天然的良藥,能夠解決多種健康問題。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
特別是,進入成年后,渴的感覺會逐漸衰退,我們的身體內的水分會越來越少。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細胞的含水量也會逐漸減少,細胞內的含水量與細胞外含水量之比從1:1減少至大約0.8:1,也就說是進入老齡后,每十年身體內喪失3升以上的水。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我們飲水是為了滿足細胞的功能需求,飲水量的減少會影響細胞的活力。結果,慢性脫水就會引發(fā)一系列癥狀。如果不明白這些癥狀是人體脫水發(fā)出的緊急信號,就會把它們誤認為是別的疾病,甚至用化學藥物來治療。
研究證明,一個體重為70公斤的人平均每小時所損失的水分,大約為體重的2%,進行劇烈活動時,這個數字會變得更大。當一個人的體液含量下降以致影響正常生理功能的發(fā)揮時,才會產生口渴的感覺,這時已經處于輕度脫水狀態(tài)了。
很多人經常感到、腰痛、背痛,卻又找不出什么原因來,很可能是由身體缺水引起的。人體上半部重量的75%都是由儲存在椎間盤孔中的水分所支撐的,身體長期慢性缺水,就會導、背痛以及全身性的輕微疼痛和不適。